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徐麗
手術治療能否達到預期效果,除了實施正確的手術方案和精細的手術操作外,術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,妥善認真的傷口管理,也是至關重要的。手術之后,病人要努力配合醫(yī)護人員,預防術后并發(fā)癥和不良后果的發(fā)生。
一、保持術后的良好體位。
手術后,一般中、小手術的病人即送回原來的病室,而大手術或危重手術病人,則送到重癥監(jiān)護病房,全身麻醉的病人,此時尚未清醒,應平臥,不墊枕頭,頭偏向一側,以防唾液或嘔吐物吸入呼吸道,引起呼吸道感染。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,術后要平臥6小時,以防術后頭痛的發(fā)生。頸,胸,腹部手術之后,多采取半坐或半臥位。脊柱手術后的病人,要睡硬板床。四肢手術后的病人,須抬高手術的肢體或進行牽引。
二、協(xié)助醫(yī)護人員觀察體溫,脈搏,呼吸和血壓。
如有自我感覺不適,發(fā)熱和心跳快等,應向醫(yī)生,護士報告。術后3-5天內(nèi),體溫常在38度左右,叫術后反應熱,或吸收受熱,對此不必緊張。
三、加強飲食配合。
手術后要加強營養(yǎng),以利于身體健康。一般腹部手術的病人,要待腸蠕動恢復,肛門排氣后,方可進液狀流食;胃腸手術的病人,先進行胃腸減壓,同時應禁食,
停止胃腸減壓后才能進流食,以后慢慢恢復到正常飲食。
四、協(xié)助醫(yī)護人員嚴格術后的傷口管理。
不要隨意揭開覆蓋傷口的紗布,更不能用手去觸摸或用水清洗傷口,要保持傷口的清潔和干燥。如自己不小心弄濕或污染了紗布,應請求醫(yī)生護士給予更換,以防切口感染化膿。
五、術后要早期活動。
爭取早期下床活動。這對于增加呼吸深度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恢復胃腸功能,增進食欲,都十分有利;對于防止并發(fā)癥,促進傷口愈合,也有著積極的作用。如腹部手術,一般手術
后2-3天就應該適當下床活動或作床上活動,以防止腹脹和腸粘連。痰多的病人,應多翻身,并用手壓住傷口,協(xié)助咳嗽排痰,以防肺部感染。肥胖病人應多活動四肢,防止靜脈血栓形
成。
六、掌握拆線的最佳時間。
術后傷口的拆線時間,要根據(jù)手術部位的不同而決定。一般手術,術后5-7天拆線;下腹部,會陰部手術的拆線時間適當延長;上腹,胸,背及臀部術后7-9天拆線;四肢術后10-12天拆線,關節(jié)及其附近的手術,術后14天拆線較為適宜;全層皮膚移植術,術后12-14天拆線;年老體弱,貧血或有并發(fā)癥者,應適當延長推線時間。
七、其他注意事項。
對身上所帶的各種管道,要注意保持其通暢,防止尿管折疊,堵塞或脫落。術后身體抵抗力相對較低,應注意保暖,防止感冒。門診手術的病人,術后要在門診休息片刻,并向醫(yī)生問明復診,換藥和拆線時間,按時去醫(yī)院復診并接受處置。出院后,如發(fā)現(xiàn)拆線后的術口崩裂,出血或劇烈疼痛時,應立即到醫(yī)院進行檢查和處理。
供稿: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徐麗
上一條:【健康科普】疫情防控 營養(yǎng)先行│張慧菁 | 下一條:【健康宣教】手術室健康宣教│擇期手術前后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?│徐麗 |